时间:2016-12-6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(七)兴于诗

辛庄师范的论语课,我最喜欢听薛老师讲“兴于诗”——

西方的诗浓烈,给人以情感的震动,重“情”。

而中国的诗不太有情绪,最好的诗完全看不到情绪,比如,“人闲桂花落,夜静春山空”。

中国人认为陷溺于任何东西、任何情绪之中都是不健康的,日本那种对于“美”和“礼”的极致追求也是一种陷溺,是失去了“中和”的状态。

诗最好的状态是在生起情绪之前,是“感”。

所以李清照的词算不得上品,因其情过于浓烈。虽然极美、极感人,但气象不大。大气象是能进能出,李的词未免陷溺,进得去出不来。李清照是被过度高估的。而唐代边塞诗和辛弃疾的词气象很大,却未免被低估了。

中国人欣赏的,是“美”之前、“情”之前的那个东西,那个东西是“感觉”。“感而遂通”是最高境界。

上完薛老师的课,同学们都会买几本薛老师的书请他签名、题字,送给自己的朋友们。薛老师常题的字有“大自在”、“亮堂欢喜”、“清神爽气”、“心中无事”……

出现频率最高的是“心中无事”。

他说,“心中无事”是诗中最高境界,与修行接近。中国的诗与修行是同一回事,中国的武术、书法、绘画、中医,都与修行是同一回事。

孔子说“兴于诗”,就是心中无事,看万事万物无不妥帖的状态。修行就是修这个状态,而中国诗就提供了这个状态。

《中庸》说,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。这状态就是兴。这种状态,怎么做都对。

诗是五经之首,因它让你有所感,又不落于情。《长恨歌》、《红楼梦》的好,不是好在故事,而是好在它最终的解脱,回到了“情”未开始之前的状态。

中国人对于过度的迷恋是非常小心的,音乐亦不能过度,中国音乐的本质是清严。“琴者禁也”,古琴是不轻易弹的,只能在特殊场合。中国人认为,所有重要的东西,都不能泛滥。

令人陷溺的美,不够吉祥。

不落爱憎,通透才能自由。

中国真正的美感,是介于美与不美之间,能出能入。

我喜欢用《荷马史诗》中海伦的美丽来对比理解中国人的态度。

在西方,海伦不可思议的美是特洛伊战争的起因,是史诗中称颂的人间传奇。希腊军进攻特洛伊城的十年攻城战,尸横遍野,终以木马计大破特洛伊。城破后,海伦回到自己曾经背叛的丈夫身边。十年后的她,依然是如此美丽,以至于希腊联军的将士都被她的美丽震撼,认为即使打了十年的战争,死了无数的人,但为了海伦,这一切都是值得的。因为她够美,一切都是可以被原谅的。

在中国,这故事断然不会如此发展,中国文化中,美得令人陷溺、令人失去自知、失去自我澄清状态的女子,被视为不祥。

不是没有道理的。

不是中国人不懂欣赏美,而是深知一个生命的自我澄清多么重要。

(八)滋养

我有一个朋友,非常喜欢炒股。

她觉得其中乐趣多多,是最好的修炼场。当你决定长期抱持一只股票,却看着它价格飞落,能不能心定如平湖,坚持最初的主张?

股市无日不起风波,其中的大起大落,最能考验一个人是真淡定,还是玩口头禅。

还有一个朋友,热爱环球旅行。

她25岁这年辞掉投行的工作搭车环游世界,每到一处地方,都迅速融入当地,活得像水一样。她去世界各地学朴门农法,学潜水,学瑜伽,学灵性植物……这一路上,还没耽误她考上了剑桥大学的教育学研究生。

那天,她在蒙古国搭车旅行,给我发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北京治白癜风的地
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hanshanxfl.com/yjhhy/yjhhy/4822.html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