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古圣贤伏羲,通过观察天地万物的演变,精心创制了八卦。及至夏商周时代,周文在商纣的囚禁中,对原始八卦加以改进,形成了我们如今所熟知的后天八卦。 必须牢记的是,八卦的八个名称:乾卦、兑卦、离卦、震卦、巽卦、坎卦、艮卦和坤卦。每一个卦都由线段组成,这些线段被称为“爻”。爻分为阳爻和阴爻:阳爻是一条坚实的横线,一划到底,象征着阳性的事物,例如乾卦便是由三个阳爻相连而成;而阴爻则是一条中间断开的虚线,代表着阴性的事物,例如坤卦便是由三个这样的阴爻组成。八卦的记忆口诀,简明扼要,便于记忆:乾卦三爻相连,坤卦六爻断开;震卦象征仰起的盂,艮卦则如覆转的碗;离卦中间虚空,坎卦则满盈其中;兑卦上部有缺,巽卦下断。乾卦,象征着纯阳与天,由三条坚实的横线组成,被称为“乾三连”。坤卦则代表纯阴与地,由三条虚线构成,名为“坤六段”。震卦,如同仰起的盂,象征着雷,其结构为下阳上阴,中间空心,称为“震仰盂”。而艮卦则形似覆转的碗,代表山,其构造为上阳下阴,故名“艮覆碗”。 离卦代表火,由上下阳爻中间阴爻组成,中间阴爻虚空,故称“离中虚”。坎卦则相反,象征水,由上下阴爻中间阳爻构成,阳爻实心,因此称为“坎中满”。兑卦为泽的象征,其结构为下阳上阴,上爻阴爻有空缺,故称“兑上缺”。巽卦代表风,其构造为上阳下阴,下爻阴爻断开,因而得名“巽下断”。 八卦不仅象征着自然界的八种现象——乾为天、兑为泽、离为火、震为雷、巽为风、坎为水、艮为山、坤为地——还体现了阴阳的哲学思想。在八卦中,阳卦包括乾、震、坎、艮,分别象征着父、长男、中男、少男;而阴卦则包括坤、巽、离、兑,分别象征着母、长女、中女、少女。这种象征体系犹如一个和谐的家庭,通过记住“除乾坤以外,以少为尊”的原则,我们可以轻松地理解和记忆八卦的阴阳属性。 此外,在排列八卦时,我们遵循从下到上的原则,即初爻为长,二爻为中,三爻为少。例如,震卦中的阳爻位于初爻,因此象征着长男;而离卦中的阴爻位于二爻,则代表着中女。这样的理解方式使得八卦的排列和象征意义更加清晰易懂。 最后,我们还需要了解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概念及其区别。这两者虽然都是八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但在象征意义和排列顺序上有所不同。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八卦的哲学思想。八卦分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,其中先天八卦揭示了宇宙的生成与演变,而后天八卦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人事的变迁。在八卦体系中,“先天八卦为体,后天八卦为用”,这里的“体”指的是基础或本质。 根据古人的理解,先天八卦由伏羲所创,他受到河图启示,认识到万事万物的发展都可以通过八种符号来象征,这便是我们熟知的八卦。这八种符号分别代表了天地、山泽、雷风、水火等自然属性,揭示了宇宙间的基本规律。 在术数领域,我们通常采用先天八卦所对应的数字,即“先天八卦数”,它们分别是:乾一、兑二、离三、震四、巽五、坎六、艮七、坤八。这些数字不仅代表了八卦的属性,也体现了其在宇宙中的排列顺序,对于理解和运用八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。那么,后天八卦又是怎样的呢?相传,后天八卦是由周文所创。与先天八卦相同,它依然包含“乾坤离坎震艮巽兑”这八个卦象,但不同的是,这些卦象在后天八卦中的方位和顺序有所调整。正因如此,“先天八卦为体,后天八卦为用”的理念得以体现,后天八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更为广泛。 值得注意的是,八卦图的方向与我们平常使用的地图恰好相反。在平面地图上,我们习惯于上北下南、左西右东的方位,然而在八卦图中,却是上南下北、左东右西。这种方向上的差异,正是八卦理论的独特之处。遵循这一原则,我们可以清晰地标注出后天八卦中每个卦象所代表的方位。将方位、卦名与先前提及的家庭人物角色相匹配,我们得到以下对应关系: 正南方属于离卦,代表中女;正北方则是坎卦,象征中男;正东方是震卦,寓意长男;正西方则为兑卦,象征少女。 接下来,其他四个方位的卦象也易于确定:东南方属于巽卦,代表长女;东北方是艮卦,象征少男;西南方则是坤卦,代表母亲;西北方则是乾卦,象征父亲。 为了方便记忆,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口诀来记住后天八卦的方位:“乾坎艮震,巽离坤兑”,这样就能大致掌握八卦的方位了。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hanshanxfl.com/yjhhy/yjhhy/38463.html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