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19-2-19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杭州的桂花,由于其深刻的内涵及悠久的栽培史被选为市花。在杭城赏桂,首推“满陇桂雨”,于年被评为“新西湖十景”之一,是杭州乃至全国著名的赏桂景点。现如今,满觉陇透逸数里,桂树成林,植有多株桂花,树龄长的达多年。金秋时节,翠柯绿叶上缀满金粟银屑,香溢千里。花落之际,浓密的桂粟纷纷飘落,顿起无限意境。

1历史沿革

满觉陇,又称满陇,位于杭州西湖以南,两山峰夹峙下的自然村落,是一条山谷,其名字的由来则可追溯到一个佛家的故事:五代后晋天福四年(公元年)在这里建有圆兴院,北宋平二年(公元年)改为满觉院,满觉意为“圆满的觉悟”,释迦牟尼的十二大第子就称为“十二圆觉”,满觉陇的地名即由此而来(宋雁,)。

而满觉陇桂花的历史由来已久,南宋时,《咸淳临安志》就有“桂,满觉陇独盛”的记载;自明代开始,其依然是杭州桂花最盛的地方并开始形成规模。高濂曾在《四时幽赏录》中写道:“桂花最盛处唯南山、龙井为多,而地名满家弄者,其林若墉栉。一村以市花为业,各省取给于此”。可知当时,桂花已成为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,以至于接下来数百年里,满觉陇的桂花逐渐形成一种农业景观;直至清朝,丁立诚有诗记到“桂花蒸过花信动,桂花开遍满觉陇。卖花人试卖花声,一路桂花香进城。桂花栗子正尝新,南山当户可结邻”,赏桂的同时还能品尝桂花美食,让人口有余香。张云敖的《品桂》所云:西湖八月足清游,何处香通鼻观幽,满觉陇旁金粟遍,天风吹堕万山秋。可见,满觉陇的桂花香浓郁千里,花瓣洒落的景观壮丽。

到了民国时期,众多文人学士汇聚于此。徐志摩在其日记里就有关于满觉陇的诗,而郁达夫的名作《迟桂花》便是以满觉陇为背景展开叙述,胡适更是在满觉陇附近的烟霞洞住下,并且在其日记中多处提到满觉陇的桂花;抗日战争时期,据当地老者回忆,由于连年战火,民不聊生,当地百姓只能靠砍树卖柴糊口,以致使大量桂花树遭到砍伐,抗战结束,满觉陇几乎仅剩少数几株老树;在20世纪60年代,政府决定恢复其原先样貌,故从各地运来桂花树近株,以作为修复基础,后经几十年的发展变化,逐步有了如今珠英琼树,香飘数里,沐“雨”披香的“满陇桂雨”的景象。

2景观特色及营造

“满陇桂雨”中的桂花林是一种乡村农业景观,更是一种地域文化景观,既延续了传统农业文明,又反映了新经济时代城市文化的影响。从性质与功能的角度出发,其与西湖风景名胜区内其它景点的植物景观有着本质区别,在展现自然与生命之美的同时,体现了当代新农业景观营造对经济功利性的诉求,更承载着当地独有的历史人文内涵,散发着当下杭州城市生活特有的人文气息(陈朝霞,)。

图1满觉陇村平面图

2.1景观特色

满觉陇村(图1),呈现出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水乳交融的场景。桂花、山林、溪流、石洞、是其自然景观元素,而佛教、石刻造像、清茶、山地民居则是其人文历史的独特符号,景观元素与文化符号互相渗透,展现出浓厚的地域特色。

(1)桂花—佛缘,“满觉陇”名字的由来便是缘起佛家的故事,即人文传统的由来,其充分将自然界的桂花景观与人文的佛教文化完美融合起来,体现出了深厚的历史底蕴,更是对佛教文化的传承。该区域有着独特的喀斯特地质地貌景观,形态奇特的地下溶洞众多,并有多处精美的石质佛像,为自然的溶洞增添了深厚的人文内涵。

(2)桂花香—虎跑水—龙井茶,素称满觉陇三绝。满觉陇村地理位置优越,位于西湖龙井茶基地的一级保护区内,又毗邻虎跑泉。桂花、茶叶在其农业生业中占重要地位。目前,村里有亩的茶园基地,每年清明前后,便会举办满陇茶事旅游节,以展现其悠久的种茶史以及精湛的制茶技艺,而到了金秋时节则会举办“桂花节”,桂文化与茶文化在此得到巧妙的融合,闻着桂花清香,品着虎跑水泡制的龙井茶,体验系列桂花主题活动。

(3)山林—村落,是村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(图2),大部分民居依山而建,粉墙黛瓦,层层叠加穿插,半掩半露于青山桂林之中,形成层次感较强的民居格局。村民通过有意识地梳理和修葺依山就势的台地为主的村落空间(图3),使桂花得以种植,并疏解密集的居住建筑,使村落肌理与绿色山地环境有机融合。这一特色更是被开发应用于桂花节的“花居”上,成为了其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来源。

图2“山林—村落”格局

图3台地村落空间

2.2景观营造

除了满觉陇村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外,满陇桂雨公园也是赏桂的绝妙去处。最值得游览的当属园内的桂花林景点,此处为一条由平地而起的登山主园路,沿着道路两侧分布着百余株品种多样的桂花。道路整体可分为三段:平路缓坡带、登山路带、下山路带(图3.46)。

图4满陇桂雨公园游览图

(1)平路缓坡带

为太阳广场右侧道路,笔直通透,由于儿童游乐设施分布在道路两侧的地块中,利用植物进行适当的隔离,故植物配置多为复层结构:无患子—桂花+鸡爪槭—春鹃+狭叶十大功劳+沿阶草。上层以无患子为骨干树种,桂花作为重要的中层植物列植于道路两侧,地被层以绿色基调为主,偶尔点缀开花植物。树形高大通透的无患子保证了桂花的光照需求,并充分烘托出桂花主景,整体感紧凑、厚实(图5)。

图5平路带植物景观设计

(2)登山路带

人流量相对少,以桂花密集群植为主,植物种植结构相对简单:无患子—桂花—吉祥草,以营造出静谧、与世隔绝的氛围。在登山始端,月老阁景点前有一个半开敞的园林植物空间(图6),坡度稍陡,光线充足,是游人的聚集点。几株落叶大乔木无患子植于路边,中间置石配以南天竹,而体量较大的桂花则形成密林以作为空间背景,映衬于山体绿意下,并遮挡了从草坡往月老阁仰望的视线。中景为十余株丹桂小树,由于丹桂花色较为艳丽,且香味浓郁,容易形成焦点,整体观赏性较强。

图6半开敞空间

沿着道路往山坡走,近转弯处为一处开阔的空间,可以远视对面群山,正前下方为桂花密林。金秋时节,俯视成片桂花林,浓郁的绿色背景上,密密麻麻点缀着金色、橙色、银色的花朵,香气四溢,景观颇为壮观(图7)。

图7桂花密林

上山路途中,灰暗的密闭空间与明朗的半开敞空间不断交替,产生了光线明暗交错的变化,加上枝下高较低的桂花枝条穿插在道路中(图8,上),嗅着空气中弥漫的桂花清香,增加了登山的趣味性。由于桂花冠型饱满、分枝紧凑,易形成密闭空间,故道路旁座椅处的植物配置相对舒朗,并开有林窗(图9,下)。光线透过林窗打在地上的光斑与密闭处形成强烈的空间明暗对比,为安静的氛围中增加生机。同时由于林窗处光照较为充足,此处的桂花开花时间早,开花效果好,方便休憩于此的游人赏桂闻香。

图8园林植物空间

(3)下山路带

一路下山,地被层植物逐渐丰富,利用云南黄馨枝条下挂的形态特点覆盖挡土墙裸露的部分,其下种植大吴风草,再以沿阶草镶边;列植于道路边的桂花,由于经过修剪,其枝下高增加,整体的厚重感减弱,通透性增强,空间变得明朗。中层偶尔穿插几株树形飘逸的色叶树鸡爪槭,以增加季相变化和柔化桂花产生的压抑紧凑感。上层仍旧为无患子,穿插几株叶形丰富的板栗,赏桂的同时还可观叶、观果,丰富了观赏内容(图9)。

图9下山路带植物配置

由于桂花花色淡雅、花型小,难以形成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观花效果,故在植物配置上常利用其树形饱满和浓郁绿色的特点。适合作为一些落叶花灌木的背景树,以衬托出配景花灌木的婀娜多姿;或者在秋季,结合其满树的繁花,淡雅的色彩,及沁人心脾的花香(李春妍,),与树形高大、树冠衡疏的阳性落叶大乔木相互配植以作为桂花的背景树,以充分衬托出主景桂花的特色(曹受金,5)。

总体来说,与桂花配植的树种应以落叶树种为主,乔木、灌木比例适当,注重花木类、果木类树种的穿插,讲究时令衔接与色彩协调,以充实观赏内容,丰富景观层次。现今,随着园林育种技术的发展,市场上出现了彩叶桂花,其改变了以往桂花的观赏特性,将其打造成以观叶为特色的园林植物,这一观赏特性可在今后桂花景观营造中得到广泛应用。

参考文献:

[1]宋雁.以人文历史特色塑造为核心的杭州西湖“满陇桂雨”整治规划[J].现代园林,,(4):45-49.

[2]陈朝霞.杭州西湖风景区乡村植物景观的文化象征性——以“龙井问茶”与“满陇桂雨”为例[J].园林,,(7):76-79

李春妍,宁惠,娟邵锋.桂花在园林中的应用[J].黑龙江农业科学,,(11):55-57.

[73]曹受金,田英翠.桂花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[J].西南园艺,5,33(1):23-25.

图片来源:王京鹏、网络、改绘公园铭牌

关于“黑豹工社“:

以园林植物应用、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为主开展交流的团队。

订阅本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发白癜风论文二十多篇
白癜风怎么能看好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hanshanxfl.com/yjhsp/yjhsp/13790.html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